11 浏览卫健委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职能转型研究
摘 要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正在经历深层次重构,卫健委作为国家卫生健康治理的主管机关,其职能定位、治理方式和运行逻辑面临重大变革。新时代人民对健康的需求呈现全生命周期化、服务多样化和安全高敏感化特点,卫生治理任务从传统的疾病管理转向全面健康管理,治理领域从局部行政管理扩展到跨部门协同与社会共治,治理目标从服务供给提升到制度体系完善和风险管理能力优化。卫健委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政策制定者,必须在新治理格局下实现职能体系的创新转型。
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出发,分析卫健委现有职能体系的结构特征,指出在治理能力、资源统筹、技术革新与制度协同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以现代治理理论为基础,提出卫健委职能转型的总体方向和制度路径。研究认为,卫健委的职能转型应围绕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方式科学化、治理能力体系化和治理结构协同化展开,重点突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防融合推进、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跨部门协同机制完善和群众健康需求响应机制等领域,从而使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承担更为核心的制度性角色。
关键词: 卫健委;国家治理现代化;健康中国;职能转型;卫生治理
第一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卫健委职能转型的时代逻辑
1.1 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强调治理体系系统化、治理方式科学化和治理能力专业化,这对卫生健康治理提出更高标准。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健康风险与公共安全压力上升的新形势下,国家治理必须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协同性与韧性。这不仅要求治理主体能够在制度建设、资源组织和技术应用方面具备现代能力,也要求治理结构更加开放、透明与高效。卫生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关系治理体系整体水平,因而推动卫健委职能转型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卫健委角色从“管理者”向“综合治理者”转变
健康中国战略强调预防为主、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和多部门协同推进,这一战略定位决定了卫健委不能再仅以传统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履职,而必须成为国家健康治理的统筹者、协调者和推动者。其治理对象从医疗机构延伸到全社会,从疾病治疗延伸到健康促进,从行政监管延伸到政策设计、公共动员、风险治理和数字化赋能等,从而形成职能转型的总体方向。
第二章 卫健委现行职能体系的结构特征与存在问题
2.1 现行职能体系的结构特征
当前卫健委职能结构主要由行政管理、政策制定、公共卫生管理、医疗资源配置、医保协同管理、基层卫生体系建设和健康促进等方面构成。从体系层面看,其职责涵盖医疗、卫生、健康、保障、应急等多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特点。卫健委能够对全国卫生事项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其政策指向性较强,对地方卫生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然而,这种治理体系的形成背景主要基于传统卫生行政框架,其运行逻辑仍以行政管理模式为主,决策方式、资源整合和服务供给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部门化、分段化特征,使治理体系面临结构性不足。
2.2 现行职能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卫健委仍面临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薄弱、医防融合不够深入、基层能力不足、治理数字化水平不高以及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公共卫生体系在监测、预警和重大风险应对上的韧性仍需提升;医防分治格局尚未根本突破,防治资源整合不足;基层卫生体系发展不均衡,难以承担慢病管理和健康促进任务;数字化治理能力缺乏统一规划,数据共享和应用程度不够;涉及食药监管、医保支付、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跨部门协同不够顺畅,制度合作存在堵点。这些问题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显现,亟需通过职能转型加以解决。
第三章 卫健委职能转型的内在逻辑与发展方向
3.1 从行政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内在逻辑
随着卫生治理的复杂性显著提高,传统“条线式”“命令式”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新需求。现代治理强调参与式、协同性、法治化与智能化,需要卫健委职能从行政管理向治理型组织转变,在政策设计、资源统筹、风险治理和技术应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职能转型的核心逻辑在于从部门视角上升到全局视角,从单一行政管理转向系统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3.2 卫健委职能转型的主要方向
职能转型方向包括:加强国家公共卫生战略规划职能,使卫健委成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牵引者;推动医防融合制度化,使卫健委成为健康治理整合协调的核心主体;提升基层健康治理指导能力,使基层成为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主阵地;推进数字化与智能化治理,使卫健委成为数据治理和智慧健康体系的构建者;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使卫健委成为国家健康治理网络的组织者与协调者。
第四章 四中全会精神引领下卫健委职能转型的制度路径
4.1 以强化公共卫生体系为核心的职能重塑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需要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对卫健委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在制度层面,可通过搭建国家公共卫生治理平台、完善疾病监测体系和提升基层公共卫生能力,使卫健委从单一管理者转向国家公共卫生战略的组织者。公共卫生治理机制的完善将使卫健委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承担更具战略性的角色。
4.2 推动医防融合,实现“以健康为中心”的治理功能升级
医防融合是卫生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卫健委应推动医疗机构承担更多预防职责,促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打破部门壁垒,形成贯通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的完整体系。通过调整资源结构和改革支付机制,使医防融合成为治理体系核心内容。
4.3 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形成稳固的健康管理网络
基层卫生是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卫健委必须在政策、财政、人才和技术上提供系统支持,使基层能够承担健康管理主责。通过推动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和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使基层真正成为慢病管理、健康监测和健康咨询的主阵地,提高卫生治理体系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4.4 推进数字化治理,提升治理智能化与精准化水平
数字化治理是卫健委职能转型的重要方向。通过建设国家健康数据平台、推动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和构建智慧公共卫生系统,可以提升监测、决策和服务能力,使治理更加科学高效。数字治理的推进不仅能够提高风险预警能力,也能够推动服务模式创新,使健康治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
4.5 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构建多层次、网络化的治理格局
卫生健康治理涉及医保、药品监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教育和体育等多个领域,卫健委需要承担起系统协调者的核心职能。应构建常态化跨部门协同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提升部门联动效率。同时应强化法治建设,使治理制度具有更高的规范性和执行力。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结论
卫健委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承担着关键角色。其职能转型不仅是卫生健康领域内部的改革,更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公共卫生风险、人口变化和健康需求转型等多重挑战,卫健委必须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通过制度重构和能力提升推动治理方式变革,实现从管理型组织向治理型组织、从部门管理向系统统筹的转型。
5.2 政策建议
应通过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医防融合、提升基层能力、推进数字治理和构建协同机制等措施推动卫健委职能转型。应以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建设为基础,构建更加开放、灵活、协调和高效的治理体系,使卫健委能够在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