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浏览50个金融科技选题
一、数字金融与银行转型方向(10个)
1.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农商行小微贷款发放?——以江苏江南农商银行为例
方法:面板回归、倾向得分匹配(PSM)
数据:江苏数字金融指数 + 行政区县小微贷款数据
2. 移动支付渗透对商业银行存款迁移影响研究——以宁波银行为例
方法:双重差分(DID)
数据:地域移动支付使用率 + 银行存款结构数据
3. 金融科技赋能银行运营效率的机制研究——以招商银行App为例
方法:DEA-Malmquist指数
数据:招商银行年度运营数据、科技投入披露
4. 智能风控系统在个贷审批中的效果评估——以微众银行为例
方法:Logistic 模型 + ROC 曲线
数据:公开样本数据(信贷9000条样本)
5.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方法:Logit + 工具变量法(IV)
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6. AT矩阵(AI+Tech)投入对银行风控能力的提升效果——以平安银行为例
方法:因子分析 + 熵值法
数据:年报科技投入、风控指标、逾期率
7. 数字金融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基于深圳数字金融指数
方法:面板回归 + 空间杜宾模型(SDM)
数据:深圳区域创新产出(专利等)
8. 金融科技驱动的银行客户迁移研究——以建设银行手机银行为例
方法:用户行为序列分析(Markov链)
数据:构造序列数据(登录次数、功能使用率)
9. 金融科技投入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研究——以邮储银行为例
方法:OLS、稳健回归、因果分析
数据:年报+地区经济指标
10. 数字金融提升县域经济韧性的路径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方法:熵值法 + 灰色关联分析
数据:河南各县数字金融指数
二、人工智能风控与信用风险方向(10个)
11. 基于 LightGBM 的互联网小额贷款违约预测模型研究——以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例
方法:LightGBM、SHAP解释变量
数据:贷款申请样本(年龄、职业、消费行为等)
12. 电商行为特征在信用评分中的边际贡献——以京东白条为例
方法:特征重要性分析 + XGBoost
数据:用户订单量、退款率、类目兴趣等
13. 图神经网络(GNN)在团伙欺诈识别中的应用——以支付宝反欺诈为例(模拟数据)
方法:GNN、DeepWalk 图嵌入
数据:构造社交关系图(设备ID、IP、手机号)
14. 行为序列特征对违约预测效果的影响——以某消费信贷平台为例
方法:LSTM(序列模型)
数据:用户7天、30天的行为序列
15. 多渠道数据融合提升信用评分准确性的研究——以微粒贷为例
方法:GBDT + 特征工程
数据:用户交易行为、社交行为
16.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信用评分卡模型——以某农商行为例
方法:GA + ScoreCard
数据:信贷客户样本(广泛可用)
17. 风险预警模型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以海尔COSMOPlat平台为例
方法:SVM + 多维特征
数据:上下游信用数据
18.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小微企业违约概率(PD)模型研究——以网商银行为例
方法:Random Forest
数据:工商数据 + 行为数据
19. LIME与SHAP在风控模型解释性中的应用研究
方法:模型可解释性研究
案例:消费金融审批系统
20. 机器学习在信用卡欺诈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欧洲信用卡数据集为例
方法:孤立森林、AutoEncoder
数据:可信公开数据集
三、支付科技与数字货币方向(10个)
21. 移动支付对线下小微商户营收的促进作用——以美团支付为例
方法:双重差分(DID)
数据:行业公开数据 + 构造数据
22. 数字人民币试点对商业银行存款结构的冲击——以苏州为例
方法:DID、替代检验
数据:苏州试点前后支付数据
23. 数字货币钱包应用中用户行为路径研究——以数字人民币App为例
方法:Funnel+路径分析
数据:构造App行为数据
24. 移动支付增加对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以支付宝花呗为例
方法:PSM匹配
数据:构造用户账单数据
25. 第三方支付商户风控模型优化——以支付宝收钱码为例
方法:LightGBM、特征工程
数据:商户收款数据
26. 数字货币跨境支付效率提升分析——以香港跨境试点为例
方法:事件研究法
数据:跨境资金流量
27. 移动支付使用频率对家庭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
方法:Logit模型
数据:CFPS官方数据
28. 数字人民币对商业银行ATM业务替代效应研究
方法:灰色预测GM(1,1)
数据:ATM机使用量
29. 非接触式支付提升公共交通效率研究——以北京地铁为例
方法:排队论模型
数据:进站速度与乘客流量
30. 移动支付普及对现金流通速度影响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方法:VA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