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浏览人口高质量发展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均衡特征,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在城乡、区域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卫生能力较强,服务体系完善,而部分中西部地区、县域地区则存在经费不足、专业人才不足、监测资源薄弱的情况,使人口健康水平和服务可及性受到限制。这种差距直接影响人口素质提升的均衡性,也限制人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3.3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碎片化制约联动效能
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之间的信息互通程度仍不足,数据标准不统一、平台割裂、跨区域共享困难,使疾病管理、慢病监测、健康档案管理难以形成完整链条。人口流动加速对信息系统的连续性和协同性提出更高要求,但实际上各部门系统之间缺乏统一规划,影响治理联动效率。公共卫生数据治理能力不足,也使精准干预难以实现,影响对人口健康风险的前瞻性管理。
第四章强化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公共卫生体系联动的战略路径
4.1构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覆盖孕前、孕期、儿童、青壮年、老年等不同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未来应进一步整合妇幼健康、学校健康、职业健康、老年健康等服务资源,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从以疾病防控为主向全过程健康管理转型。在儿童阶段,重点加强营养支持、运动促进和心理健康服务;在青年阶段,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和心理健康干预;在老年阶段,强化预防失能、慢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延长健康寿命,使人口结构优化和健康结构改善同步推进。
4.2推进医防融合,构建高效健康治理体系
医防融合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公共卫生体系联动的关键。未来应在制度层面推动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实现业务融合、资源共享和数据互联互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成为医防融合的核心载体,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慢病管理、疾病早筛机制,提高健康管理的连续性和连续性。推动“先预防、后治疗”的健康治理模式,使疾病能在早期得到控制或预防,从而减少公共卫生负担,提升人口健康水平。
4.3推进公共卫生资源在区域间的均衡配置
为了避免因公共卫生资源不均衡造成的人口发展差距,应推动区域公共卫生资源的均衡化和基层能力的提升。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专业人才支持计划、区域医疗中心共建等方式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卫生能力。同时,应依托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跨区域公共卫生协作机制,形成联动防控、联合监测和共享服务的格局,使人口流动带来的健康风险得到有效管理。
4.4构建数字化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联动治理能力
数字化是推动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应构建全国统一的健康数据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监测数据的互联互通,为人口健康管理提供精准依据。通过人工智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实现对慢性病群体、老年人群、重点劳动力群体的动态监测和个性化服务。数字化不仅提升公共卫生治理效率,也使人口高质量发展获得数据支撑,使风险预警、资源分配更为科学。
4.5建立人口发展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协同机制
应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使生育支持、家庭发展、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实现一体化设计。例如,在生育政策中加入健康评估机制,为孕产妇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在老龄化政策中嵌入公共卫生干预策略,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性健康支持;在区域发展政策中加入环境健康指标,使公共卫生服务能够与人口空间布局改革同步推进。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结论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间具有天然的联动关系。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健康作为基础,而公共卫生体系提供的预防、监测、评估和干预功能,是提升健康水平、推动人口素质提升的根本力量。当前公共卫生体系的治理能力、资源结构和功能定位仍需进一步与人口发展需求相适应,因此必须通过制度改革、资源均衡、医防融合和数字化建设促进两者深度联动。
5.2政策建议
未来应加快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使人口发展质量拥有更稳固的健康基础;应推动医防融合,提升基层健康治理能力,使预防成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前置环节;应推动公共卫生资源在区域间更加均衡配置,缩小地区健康差距;应推进数字化公共卫生建设,使人口发展决策更精准;应强化部门协同,将人口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纳入统一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框架。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在新时代实现深层融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卫民,张奇.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72-82.
[2]张敏,杨舸.人口结构变化下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3,16(8):1-10.
[3]王广州,胡耀岭.老龄健康与长期照护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4,38(2).
[4]徐阳春.数字化推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径[J].情报杂志,2023,42(6):175-183.
[5]吴晶.全民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机制研究[J].中国卫生教育,2024,40(1):35-39.
[6]刘远立.健康政策体系协同治理研究[J].行政管理改革,2023(4):72-80.
[7]李琳.家庭发展政策与人口发展质量关联性分析[J].社会政策研究,2023(6):33-42.
[8]曹杰.公共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策略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24,40(2):9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