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浏览第三,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其中包括公共安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系统升级。健康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康治理现代化要求医防融合、数字化治理、依法治理、智能治理等多项能力提升。四中全会精神从制度层面赋予了健康治理转型的必要性和合法性,使健康中国战略更加注重治理效能和治理体系建设。
第四,全会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协调。健康中国建设本质上就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康、教育、生态、体育、交通、城乡建设等多领域共同作用。系统观念指导下的健康中国建设,将更强调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跨部门协同,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和行业壁垒,以系统思维推进健康治理现代化。
第五,四中全会强调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对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动力之一正是数字健康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智慧医院等。四中全会精神的科技导向为数字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使数字技术成为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提速、扩面、增效的关键力量。
综上,四中全会精神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治动力,也从制度建设、治理能力、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等多个层面,为健康中国建设开辟了更高水平的发展路径。
第四章 四中全会精神引领下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路径
在四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理念、制度、机制和治理方式上全面升级。未来建设的重点路径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第一,构建党领导下的多层级健康治理体系。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机制,使健康目标贯穿各级政府规划和政策行动之中。要把健康中国纳入党委政府考核内容,将健康指标作为衡量地区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评价依据。同时,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在健康治理中的作用,通过网格化治理体系推动慢病管理、传染病监测、健康教育等服务直达社区居民。
第二,全面落实“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机制。要对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交通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教育政策等实施健康影响评估制度,使重大政策和项目在决策源头就考虑健康因素。要推动跨部门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消除部门之间的政策隔阂,使健康目标与住房、交通、生态、体育等政策深度融合。
第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制度联动。一是推进医防融合,通过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基层卫生资源,形成从预防、监测到治疗、康复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二是加强“三医联动”,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升预防意识和服务质量。三是推动分级诊疗深化,通过资源下沉、远程医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措施,使基层成为群众日常健康管理的主阵地。
第四,大力推进数字健康建设。要加快全国统一的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在区域和全国范围内互联互通。要推动智能化健康监测、远程诊疗、健康管理APP等新模式普及,使数字技术成为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工具。同时,要强化健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定规范的数据治理规则。
第五,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与应急能力。要加强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推动监测手段智能化、实时化。要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和重大疫情处置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提高跨区域协同能力。要推动疾控体系改革,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吸引力。
第六,构建全民健康促进与行为干预体系。应推动全民健身场地建设、合理膳食行动、控烟行动、心理健康行动等融入社区治理,通过健康教育、运动干预、行为管理等形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要针对老年人、慢病患者、儿童、残障群体等建立差异化健康干预机制。通过社会组织、媒体平台、学校教育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促进行动的格局。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四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系统性、方向性、基础性的战略支撑。健康中国不仅是卫生健康领域的改革任务,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福祉、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推动健康中国建设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度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形成贯通理念、制度、机制和能力的系统路径。
从总体来看,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扩大优质资源供给、优化服务体系、强化健康公平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医改、药改、医保改革互相支撑;要坚持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医防融合、数智支撑、依法治理的健康治理模式;要坚持系统观念,使健康因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提高数字健康技术、医药创新、生命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要坚持共建共享,在政府主导下推动社会力量和家庭个人共同参与。
未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还需在以下方面持续深化:一是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委政府在重大健康工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完善制度设计,从规划到行动形成政策闭环;三是注重基层建设,使优质资源下沉、服务可及性提升;四是加强健康促进,使全民健康行为逐渐成为常态;五是推动健康经济发展,促进健康产业与科技、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
总之,在四中全会精神的引领下,通过制度创新、机制重塑、能力提升和全民参与,健康中国建设将不断取得新突破,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健康基础,也为提升国家整体治理能力和人民生活品质奠定长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