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浏览健康中国战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深化推进机制研究
摘要
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进入新时代新征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布局中,国家进一步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阶段性目标。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再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的年度推动,我国健康事业在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逐步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
然而,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卫生体系短板、科技革命带来的制度再造需求等新挑战。现行推进机制在政策协同、基层能力、医防融合、数字健康建设、考核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从治理体系、政策协同、制度机制、财政保障、科技创新、社会共治等多个维度,进一步完善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化推进机制。
本文在系统梳理健康中国战略发展脉络与现实基础的基础上,从治理结构、政策体系、改革路径、数字赋能、社会参与和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深化机制建设的路径,以期为在未来更高起点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健康中国;现代化治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协同;公共卫生体系
一、引言
健康既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回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升级、适应人口结构深度调整、推动国家长期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围绕健康中国的规划、政策、行动方案逐步完善,覆盖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健康保障、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
当下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更加关键的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新任务。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负担持续扩张、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与慢性健康风险并存、区域医疗供给能力差异明显。这些变化对健康中国战略的长期推进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现有成果需要固化为制度性成果;另一方面,推进机制需从“项目化推动”转向“体系化治理”。
因此,探讨“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化推进机制,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紧迫性。
二、健康中国战略的基础逻辑与制度定位
(一)“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把人民健康置于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这一理念要求。
1.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
2.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干预,把预防前移到疾病发生之前;
3.从医疗体系单一主导转向政府、社会、家庭协同共治。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健康中国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国家战略工程。
1.健康水平影响劳动参与率、人力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2.健康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路径;
3.健康风险治理能力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下的整体治理框架
健康中国强调健康治理的系统性,要求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家庭尽责、人人努力的整体治理格局;要求把健康要素融入所有政策,实现从“卫生健康部门之事”向“全社会共同之事”的结构性转变。
三、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的新挑战
(一)人口结构深度变化
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伴随多病共存、长期照护需求上升,医疗供给和健康保障体系面临持续压力。
(二)重大公共卫生风险与慢性风险叠加
突发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在预警、监测、应急响应、医疗救治等方面的短板;慢性病长期高负担又形成常态化压力,两类风险叠加对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健康服务供给的区域与城乡差异
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导致群众日常健康需求难以真正分级解决。
(四)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系统升级需求
数字健康发展迅速,但在数据共享、隐私保护、标准建设、平台互联互通、监管与伦理方面存在制度滞后。
(五)新发展阶段的政策统筹要求
随着“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要从“行动驱动”进入“体系治理”阶段,需要更高层次的统筹能力。
四、现行推进机制的成效与瓶颈
(一)主要成效
1.战略规划较为完善。健康中国纲要、健康中国行动和专项计划形成了国家—地方—行业的完整政策链条。
2.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明显增强。重大疾病防治能力提高,基层医疗网络初步建成。
3.医改持续深化。医保制度全民覆盖,药品集中采购降低群众负担。
4.全民健康理念普及。居民健康素养逐年提高,运动健身、合理膳食等健康行为有所改善。
(二)瓶颈问题
1.政策落实存在断点。部分地区存在“文件落实到位、机制落实不足”的情况。
2.部门协同机制不完善。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尚未形成制度化要求。
3.医防分治持续存在。公共卫生与医疗资源在机构地位、资金投入、人才配置上仍不对等。
4.基层服务能力薄弱。基层机构可及性高但质量弱。
5.数字健康基础薄弱。健康档案与电子病历互联不畅。
6.考核偏重过程指标。缺乏“健康结果导向”的长效机制。
五、深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总体思路
1.构建系统化、全过程、全人群的健康治理模式;
2.以补短板、强基层、促公平为重点攻坚领域;
3.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医改、药改、医保改革深度联动;
4.以数字化为牵引,推动健康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5.以结果为导向,引导政策效率最大化。
六、新时代新征程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化推进机制
(一)健全党领导下的健康治理体系
1.建立多层级的统一领导机制,将健康中国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2.强化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向推进体系;
3.以基层党组织为支撑,推动社区健康治理与网格化治理融合。
(二)构建“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协同机制
1.建立重大政策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把健康指标纳入政策制定源头;
2.完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教育、生态环境、住建、交通、体育等部门共同履行健康责任;
3.促进城市建设、产业规划、交通布局与居民健康需求的协同匹配。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联动机制
1.推动医防融合,建立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的联合运行、联合考核机制;
2.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强化医保对健康行为的引导;
3.加快建成分级诊疗体系,使基层真正成为慢病管理与日常健康服务的主阵地。
(四)构建全民健康促进机制
1.建立覆盖学校、社区、单位的立体化健康教育体系;
2.推动全民健身、控烟限酒、合理膳食等行动常态化;
3.针对儿童、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建立差异化健康干预制度。
(五)强化数字健康驱动机制
1.推动全国统一的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健康数据跨区域共享;
2.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与医保支付政策;
3.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在预防、诊疗、康复中的广泛应用。
(六)健全财政与多元筹资保障机制
1.优化财政健康支出结构,提高基层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的投入比重;
2.推动医保基金用于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
3.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康养产业、健康服务业发展。
(七)完善考核评价与监督机制
1.建立“健康结果导向”的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健康寿命、疾病负担、健康公平;
2.建立国家—地方两级健康监测评价体系;
3.扩大公众参与、第三方评估与社会监督渠道。
七、结论
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战略。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公共卫生风险演化、区域发展差异、技术革新等多重因素,必须以机制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推动健康治理从“行动推动”向“体系运行”升级。通过完善健康优先的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多部门合作、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强化基层能力、推进数字健康建设、健全财政与评估体系,健康中国战略将在新时代新征程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能、更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
[2]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EB/OL].2019-06-25.
[3]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办发〔2024〕29号[EB/OL].
[4]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健康中国行动2023年工作要点[EB/OL].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EB/OL].
[6]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解读资料[EB/OL].
[7]朱晓华.健康中国战略:从理论构想到实践推动[J].当代中国史研究,2023(4):1-15.
[8]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
[9]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