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浏览生育成本、家庭发展支持、长期护理、老年服务、儿童托育等制度尚未形成统一协调机制。人口政策仍呈分散化特征,缺乏跨部门的系统设计和精准实施机制,人口发展政策效能未充分发挥。
第四章四中全会精神引领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
4.1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降低生育与养育成本
要从经济、制度、环境三方面优化生育支持体系:
经济支持:完善生育补贴、育儿补贴、税收优惠、住房支持等制度,使生育成本可控、育儿生活有保障。
公共服务支持:扩展普惠托育、学前教育资源,提高托育服务质量与可负担性。
职场制度支持:强化女性就业保护,改善生育期间职业发展环境,鼓励灵活就业与弹性工作。
通过综合制度改革,使家庭在生育与育儿中承担的压力明显下降。
4.2推进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要从健康、照护、参与三个维度推动老龄化治理现代化:
提升老年医疗与康复服务供给能力,延长健康寿命。
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增加社区照护资源,减轻家庭负担。
建立老年学习与社会参与体系,使老年人从“被动照料对象”转为“积极参与主体”。
积极应对老龄化不仅是保障民生的需要,也是释放“银发潜能”的重要途径。
4.3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换
要提升教育质量、技能水平和国民健康素养:
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形成更协调的结构。
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多高素质劳动者。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健康预期寿命。
人口素质提升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
4.4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形成更具韧性的区域人口结构
要从国家空间格局角度优化人口分布:
促进城市群、都市圈人口合理增长,提高公共服务承载能力。
加强人口流出地区的产业支持和公共服务建设,改善就业与生活条件。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人口配置效率。
使人口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更平衡的发展,有利于协调区域差距。
4.5健全人口发展支持与服务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制度覆盖
要构建系统性、整体化的支持体系:
建立跨部门人口发展政策协调机制,使人口政策与教育、住房、医疗、社保、产业政策形成一体化设计。
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生育、儿童健康、青少年发展、就业支持、养老服务等。
建立人口监测与政策评估体系,提高政策响应速度与精准性。
通过制度保障,使人口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启示
5.1结论
人口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任务,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支撑。四中全会精神为人口发展提供了价值指引、方向指引和制度指引,使人口政策真正由“管理人口”向“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升级。当前我国在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和分布方面都处于关键转型期,既有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
5.2政策启示
必须将人口高质量发展置于国家发展战略核心位置,形成自上而下的统筹机制。
必须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推动家庭成为人口发展的稳定力量。
必须将积极应对老龄化纳入长期战略,通过制度创新化压力为动力。
必须加快提升人口素质,使现代化建设获得持久的人才驱动力。
必须优化区域人口布局,通过协调发展改善人口与资源的匹配。
必须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使人口政策具备系统性与可持续性。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坚持制度建设、政策创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长期动力。
参考文献
[1]陈卫民,张奇.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意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72-82.
[2]陈景华,毛开元,孟凡诚,等.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内涵、水平及区域差异[J].中国人口科学,2024,38(2).
[3]杨舸.低生育率背景下中国人口发展新趋势分析[J].人口研究,2023,47(6):3-15.
[4]王广州,胡耀岭.老龄人口健康与长期照护需求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24,38(1).
[5]国家统计局.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EB/OL].2024.
[6]吴尚纯.中国人口流动新格局及其政策含义[J].城市发展研究,2023,30(5).
[7]李建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选择[J].探索,2024(3).
[8]张明.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主要路径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23(6).
[9]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