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浏览3.5数字健康基础薄弱
数字化能力是健康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但目前电子病历、健康档案互联互通程度不高,数据标准不统一,健康数据安全法律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数字健康的推广。
第四章以全会精神为指引的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
4.1党建引领构建统一高效的治理格局
必须发挥党的领导在统筹资源、明确职责、推动改革中的核心作用。要建立中央到地方的健康治理责任体系,把健康治理纳入政府考核内容,强化部门间联合行动机制,使各项健康政策形成“一盘棋”推进格局。
4.2推动医防融合和公共卫生体系重塑
要加快打通医疗与公共卫生体系之间的制度壁垒,实现业务协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构建区域公共卫生中心、疾病监测网络、应急医疗体系的综合枢纽,实现常态防控与应急处置的联动。
4.3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健康治理现代化
应建设全国统一的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跨区域、跨机构的信息共享。通过智慧医疗、智能监测、可穿戴设备、全民健康管理平台等手段提升治理效率。要完善健康数据治理制度,制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法律规范。
4.4完善健康治理制度体系和政策协同机制
要制定覆盖健康促进、慢病管理、环境健康、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把健康前置到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教育政策等决策源头。构建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促进政策协同。
4.5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与健康促进服务
应加大基层机构投入,优化基层人才激励机制,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推动社区健康治理体系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社区力量在健康促进行动中的作用,使健康治理更接近群众、更高效更精准。
第五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5.1结论
全会精神为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健康治理现代化本质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实现治理理念的现代化、治理体系的系统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和治理能力的协同化。通过贯彻全会精神,健康治理将从“碎片化管理”走向“系统性治理”,从“部门主导”走向“多方协同”,从“被动诊疗”走向“主动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长久动力。
5.2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党对健康治理的统领,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治理协同链条。
第二,加快重塑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医防融合和应急体系联通,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第三,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进健康治理现代化,建设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智能化服务体系。
第四,完善健康政策协同体系,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多部门、多领域联合治理。
第五,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通过资源下沉、人才培养、社区参与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能力。
第六,推进健康法治体系建设,为健康治理提供稳定制度框架和长期保障。
总的来看,以全会精神为指引推进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不仅是健康领域自身发展需求,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
参考文献
[1]胡善联.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取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卫生资源,2023,26(2):150-156.
[2]王长军,李文辉.健康治理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实现路径[J].社会治理,2024(03):55-63.
[3]侯建军,任泽巍.健康中国背景下公共政策协同治理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2,15(10):12-20.
[4]徐阳春.数字健康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分析[J].情报杂志,2023,42(6):175-183.
[5]张远.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23(09):102-109.
[6]吴晶.全民健康促进中的多主体协同机制探讨[J].中国卫生教育,2024,40(01):35-39.
[7]李琳.健康风险治理的系统路径分析[J].中国公共政策评论,2023(02):54-63.
[8]冯永成.健康治理体系改革的制度逻辑[J].行政管理改革,2022(11):88-95.
[9]陈晓红.健康治理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4,40(05):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