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浏览第六章结论
数字中国建设是新时代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战略举措,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已经在多个层面显现。通过前文的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可以看到,数字中国建设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底座,以数据要素制度改革为关键,以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抓手,以数字治理体系为保障,从底层结构到产业应用构建起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系统性框架。制造业智能化、农业精细化、物流协同化和能源绿色化等领域的实践均表明,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实体经济的新型生产力,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韧性和拓展价值空间的重要力量。
首先,数字中国建设推动实体经济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投入与规模扩张,而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企业提供了突破资源约束与成本压力的路径。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信息流动效率,数据资源的开发实现了新的价值创造空间,智能化设备与算法优化使生产组织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推动实体经济进入质量效益型增长轨道。
其次,数字中国建设重塑了实体经济的产业结构与产业链形态。数字技术的广泛渗透使产业链从线性结构逐步转向网络化结构,企业间的协作方式更加灵活,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显著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供应链平台与数据协同网络等新型产业基础设施,使企业能够在不确定环境中保持更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提升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运行效率。
再次,数字中国建设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为实体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从制造业的“产品+服务”、农业的数字化运营模式到物流的自动化体系和能源的智能调度系统,数字技术不断推动企业向价值链更高端延伸。数据驱动的服务创新、平台经济的扩展、智能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均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来源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尽管如此,数字中国建设过程中仍存在数字基础设施区域不均衡、数据制度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不足、数字安全风险上升等问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提升数字基础设施供给的均等化水平,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数字安全法治体系,并通过政策支持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的数字化能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应用能力。
总体而言,数字中国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从国家战略目标到企业经营行为,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正深刻改变经济运行方式。通过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制度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和强化数字治理体系,我国完全有基础、有能力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布局与发展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23(06):12-20.
[2]张平.数据要素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J].经济研究,2024(04):45-62.
[3]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R].北京:工信部,2023.
[4]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4)[R].北京:国家信息中心,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