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浏览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发力研究
摘要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在新的发展阶段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全球需求不稳定增多、外部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协同发力,成为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路径。本文围绕需求结构升级、供给质量改善和制度机制创新等核心内容,分析二者协同的内在逻辑,并提出推进国内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方向。研究认为,扩大内需可为供给体系转型提供市场牵引,而供给侧改革能够通过提高质量和效率释放更大潜在需求,两者互动能够形成循环良性的动力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
关键词
国内市场;扩大内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需求结构升级
第一章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战略背景与现实需求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我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核心任务。当前,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结构性供给约束仍然存在,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受到收入预期波动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扩大内需不仅是稳定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长期动力的重要方式。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产业链调整、贸易摩擦不稳定性增强,使得依靠外需维持经济增长的风险上升。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大市场,有助于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从国内发展阶段看,居民消费结构处于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医疗健康、文旅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潜力巨大,需要供给体系及时升级匹配。从产业结构看,技术创新加速、绿色转型推进,为国内市场扩容提供新的需求场景,但也要求供给侧提升质量与效率。
因此,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必须把扩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通过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双向互动,形成更高水平的经济循环。
第二章扩大内需的重点方向与实践逻辑
扩大内需应从消费、投资与新型需求场景三方面协同推进。消费方面,我国居民消费潜力长期较大,但受收入增长放缓、基础公共服务不均衡等因素制约,需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消费环境改善和新消费模式培育来提升消费能力。重点可围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养老健康消费与文化休闲消费等新业态,构建具有持续拉动力的消费结构。
在投资方面,扩大有效投资需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导向,重点布局现代基础设施、绿色低碳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同时,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度,形成更加市场化、可持续的投资增长机制。
此外,新型需求场景正在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点。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家居、智慧出行、虚拟服务等场景不断涌现,为居民消费提供更多可能。在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节能设备等需求迅速扩张,也成为推动内需增长的新方向。扩大内需的核心在于通过制度供给和市场创新,使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
第三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方向与能力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其能够更好满足需求结构升级的趋势。在制造业领域,需要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增强在中高端市场的供给能力。在科技创新方面,通过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解决供给中的瓶颈约束,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
在要素配置方面,应强化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路径,通过产权保护、准入制度改革、数据制度建设等方式,提高要素流动效率。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应淘汰低效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形成更加符合升级需求的供给体系。
供给侧改革还需要更加注重制度保障,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法治化水平、完善竞争政策,建立公平开放的制度环境,让创新型企业能够脱颖而出。供给体系的质量提升,是满足新的需求结构、扩大内需空间的关键。
第四章扩内需与供给侧改革的协同机制与政策路径
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具有天然的互动关系。需求扩大能够为企业技术改造、质量提升创造市场空间,而供给质量的提高又能激发更高层次的消费与投资需求,形成“需求拉动—供给升级—需求扩容”的良性循环。
协同推进的路径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强化需求侧对供给侧的牵引,通过产业政策与消费政策联动,推动企业更快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需要。第二,依托供给侧改革推动新需求释放,通过提升供给质量,使居民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形成更强购买预期。第三,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市场整体运行效率,包括要素市场化改革、竞争政策实施和营商环境改善,以形成支持供需循环的制度基础。
总体而言,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协同推进,能够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与制度创新等方面形成合力,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长期支撑。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纲要(2022—2035年).
[2]刘志彪.需求结构升级与供给体系现代化研究.经济研究,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