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浏览《家庭资产组合结构对数字金融参与深度影响研究——基于“数字支付—数字投资—数字信贷”的联立分析》
一、摘 要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支付、数字投资与数字信贷已成为居民参与数字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有研究更多关注单一金融行为,而较少从“家庭资产组合结构”出发,对数字金融参与深度的整体性进行系统分析。本研究基于家庭金融行为逻辑,构建“数字支付—数字投资—数字信贷”三阶段联立分析框架,探讨不同资产组合结构对数字金融参与深度的影响机制。
研究使用全国性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如 CHFS)构建家庭资产组合结构指标,包括流动性资产、风险类资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占比等。通过建立递进式联立方程模型,分别从进入数字支付市场、参与数字投资以及使用数字信贷三种行为展开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家庭资产组合结构显著影响数字金融参与深度;其中,流动性资产和金融资产比重较高的家庭更可能同时参与数字支付和数字投资;(2)资产结构越偏向风险资产的家庭,其进入数字信贷市场的概率显著提升;(3)数字支付作为入口,对后续投资与信贷参与具有路径依赖效应;(4)资产组合结构在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金融素养等变量下呈现显著异质性。
本研究说明,资产结构不仅影响家庭的财富积累方式,也深刻塑造其在数字金融体系中的参与程度与行为路径。研究对理解数字金融普惠性、识别家庭金融行为特征以及优化数字金融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庭资产组合结构;数字支付;数字投资;数字信贷;联立方程模型;数字金融参与深度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字金融发展与家庭金融行为变迁
1.1.2 数字支付→数字投资→数字信贷的进入路径逻辑
1.1.3 家庭资产组合结构对数字金融参与的潜在影响
1.2 研究问题
1.2.1 家庭资产组合结构如何影响数字金融参与深度?
1.2.2 资产组合结构在不同金融行为中的作用是否一致?
1.2.3 数字支付是否作为入口影响投资与信贷的进一步参与?
1.2.4 资产组合的异质性与多维影响机制如何体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拓展数字金融行为的联立分析框架
1.3.2 实践意义:识别不同资产结构家庭的金融需求
1.3.3 政策意义:提升数字金融普惠性与产品匹配度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含流程图)
1.5 创新点
1.5.1 构建“支付—投资—信贷”的联立分析框架
1.5.2 从资产组合结构视角分析数字金融参与深度
1.5.3 引入路径依赖分析和相关稳健性检验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家庭资产组合相关研究
2.1.1 资产配置理论概述
2.1.2 资产结构对家庭金融行为的作用
2.1.3 流动性资产与风险资产的决策逻辑
2.2 数字金融参与行为研究
2.2.1 数字支付行为
2.2.2 数字投资行为
2.2.3 数字信贷行为
2.3 数字金融参与路径研究
2.3.1 入口效应
2.3.2 路径依赖
2.3.3 递进式参与行为
2.4 研究述评
2.4.1 现有研究不足
2.4.2 本文研究定位与贡献点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家庭金融行为理论
3.1.1 生命周期理论
3.1.2 风险偏好理论
3.1.3 资产分布与金融决策模型
3.2 数字金融行为逻辑
3.2.1 支付行为的基础性
3.2.2 投资行为的选择性
3.2.3 信贷行为的风险性
3.3 “支付—投资—信贷”递进逻辑分析
3.3.1 数字支付:进入门槛最低
3.3.2 数字投资:由资产特征驱动
3.3.3 数字信贷:由风险暴露与资产缓冲能力决定
3.4 研究假设
H1:家庭资产组合结构显著影响数字支付参与。
H2:资产结构对数字投资参与的影响更为显著。
H3:风险资产比重越高,数字信贷参与概率越高。
H4:数字支付对数字投资/信贷具有路径依赖效应。
第四章 数据来源、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4.1 数据来源
4.1.1 样本数据来源(如 CH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