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浏览金融科技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的研究
摘 要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缓解轻资产企业融资约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由于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风险识别能力弱、抵押变现效率低、信息不对称严重,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长期滞后。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逐渐应用于风险评估、资产定价、信息共享与融资流程管理,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扩大、风险降低、成本下降提供新的技术路径。本文从机制视角构建“数据增强—价值评估—风险识别—信用增级—效率提升”的系统分析框架,探讨金融科技如何促进知识产权金融资产化、提高质押物价值发现能力、优化风险定价、提升融资效率。在研究设计层面,将利用省域与城市层面的知识产权融资数据、金融科技指数数据与企业层面创新数据,通过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方法识别金融科技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路径及动态效应。预计研究结论表明:金融科技显著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与可得性,提高其风险可控性,并通过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与交易体系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不同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质押融资发展呈现结构性不均衡。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知识产权数字资产库、完善科技金融基础设施、健全绿色与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融资生态、推动多部门协同监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科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企业;风险识别;价值评估
论文提纲框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1.1.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的现实困境
1.1.3 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制度突破窗口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拓展知识产权融资研究的技术视角
1.2.2 实践意义: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能力与创新活力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金融科技相关研究综述
1.3.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综述
1.3.3 金融科技促进融资创新研究综述
1.3.4 文献述评与研究不足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理论与实证分析逻辑
1.4.3 技术路线图设计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主要研究方法(模型、分析方法等)
1.5.2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1.6 研究创新点
1.6.1 构建金融科技影响质押融资的系统机制框架
1.6.2 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数与科技指数
1.6.3 引入门槛效应与中介效应识别技术作用路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金融科技的内涵与特征
2.1.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定义与类型
2.1.3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定价与信用增级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用约束与资本结构理论
2.2.3 金融创新理论
2.2.4 知识产权资产化理论
2.3 金融科技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理论机制
2.3.1 数据透明化机制:解决信息不对称
2.3.2 价值评估机制:数字化评估提升质押物定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