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浏览《科技金融对城市污染减排效应的机制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环境污染形势与城市治理压力
1.1.2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
1.1.3 科技金融政策发展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拓展科技金融与环境治理交叉研究
1.2.2 实践意义:为城市污染减排提供金融工具视角的新路径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科技金融及其功能定位的研究综述
1.3.2 城市污染排放影响因素及治理路径综述
1.3.3 科技金融与污染减排关系的研究综述
1.3.4 文献不足与研究空间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框架
1.4.2 研究逻辑与分析路径
1.4.3 研究假设构建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实证分析方法:DID、面板回归、中介效应模型等
1.5.2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1.5.3 指标体系与变量构建方式
1.6 创新点与不足
1.6.1 可能的创新点
1.6.2 研究局限性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技金融的内涵、特征与政策框架
2.1.2 城市污染排放与污染减排的概念界定
2.1.3 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等相关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配置理论
2.2.2 创新驱动发展理论
2.2.3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科技金融影响城市污染减排的理论机制
2.3.1 技术创新促进污染治理路径
2.3.2 资本配置优化促进绿色生产路径
2.3.3 产业结构优化与清洁产业替代路径
2.3.4 企业绿色技术应用扩散路径
2.4 城市污染减排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2.4.1 城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作用
2.4.2 环境规制的约束与激励机制
2.4.3 金融供给、人才资源与创新平台条件
2.5 研究假设提出
2.5.1 科技金融能够促进城市污染减排(H1)
2.5.2 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假设(H2)
2.5.3 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假设(H3)
2.5.4 绿色资本配置效率提升的中介效应假设(H4)
2.5.5 地区差异导致的异质性假设(H5)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模型构建
3.1.1 基准回归模型:科技金融 → 污染减排
3.1.2 多期 DID 或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3.1.3 中介效应模型: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等
3.1.4 稳健性检验模型设计
3.2 变量设置
3.2.1 被解释变量:污染排放指标(PM2.5、SO₂、NOx)
3.2.2 核心解释变量:科技金融水平或试点政策
3.2.3 中介变量: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能源效率、产业结构升级等
3.2.4 控制变量:财政分权、经济发展水平、开放度、金融发展程度等
3.2.5 固定效应:城市固定效应、年份固定效应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3.3.1 城市样本范围与数据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