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浏览《科技金融试点对区域碳排放绩效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减排压力的加剧
1.1.2 中国“双碳目标”与区域碳排放治理的制度需求
1.1.3 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出台背景与发展脉络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拓展科技金融与环境绩效研究框架
1.2.2 实践意义:为区域绿色治理与政策优化提供依据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科技金融领域研究综述
1.3.2 碳排放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3.3 科技金融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综述
1.3.4 文献述评与研究空缺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结构
1.4.2 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1.4.3 研究假设构建
1.5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5.1 多期 DID 方法
1.5.2 中介效应模型或调节效应模型
1.5.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式
1.6 创新点与可能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与展望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技金融的定义与特征
2.1.2 碳排放绩效的概念与测度方式
2.1.3 科技金融试点政策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配置理论
2.2.2 创新驱动发展理论
2.2.3 绿色发展理论
2.3 科技金融试点影响碳排放绩效的作用机制
2.3.1 融资结构优化路径
2.3.2 技术创新推动路径
2.3.3 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2.3.4 能源结构优化路径
2.4 科技金融试点的异质性作用机理
2.4.1 地区经济基础差异影响
2.4.2 创新资源禀赋差异影响
2.4.3 产业结构差异影响
2.5 研究假设提出
2.5.1 科技金融试点降低碳排放绩效假设(H1)
2.5.2 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假设(H2)
2.5.3 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假设(H3)
2.5.4 地区特征的异质性假设(H4)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模型构建
3.1.1 多期 DID 基准模型
3.1.2 中介效应模型
3.1.3 干扰政策与稳健性模型
3.2 变量说明与指标构建
3.2.1 被解释变量:区域碳排放绩效(CO₂/GDP 或碳排放效率指数)
3.2.2 解释变量:科技金融试点政策 did
3.2.3 中介变量: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等
3.2.4 控制变量:经济规模、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财政支出、开放度等
3.2.5 固定效应设置与时间处理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