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浏览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系统跃升的新阶段,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文化创新发展,已成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性课题。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文化创新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则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当前,以数字化浪潮、全球化格局、多元价值演变为重要背景,文化创新呈现出理论深化、制度健全、技术赋能与主体活力增强的综合趋势。然而,文化创新仍面临理论阐释不足、制度供给不均衡、文化供给与需求错位、国际传播力不足等问题。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本文从文化生产方式、文化体制机制、价值塑造路径以及文化安全等维度展开分析,提出新时代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数字生态、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以期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创新
文化强国
正文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作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文化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重塑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与消费方式,使文化创新面临新机遇、新需求与新挑战。在此背景下,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认识,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体系完善。对实践而言,研究文化创新路径可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产业升级、文化传播能力提升、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以及政策文本分析法,结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和新时代文化政策发展逻辑进行系统论证。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文化的发展受制于经济基础,又对上层建筑具有能动反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思想、意识形态、文化生产的论述,为理解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文化创新逻辑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从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到改革开放后的文化体制改革,再到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提出,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持续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使文化创新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时代性和实践性。
(三)马克思主义对新时代文化创新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为文化创新提供科学的方法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路线、实践第一的观点等,使文化创新能够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民族性与世界性、继承与创新等关系,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根本思想指导。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与主要成效
(一)文化创新发展的现实基础
新时代文化创新的发展基础主要包括:不断增强的国家综合国力;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与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国家层面对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重视。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文化创新进入强势推进阶段。
(二)新时代文化创新的主要成效
一是文化理论创新成果丰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持续推进;二是文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文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稳步推进;三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四是文化数字化工程全面启动,数字文化平台、文化大数据体系快速发展;五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明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
(三)文化创新面临的问题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文化创新过程中仍面临文化供给质量不高、文化产业结构不均衡、文化科技融合深度不足、文化传播国际影响力不强、文化安全压力加大等问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制度创新。
四、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理论创新力度有待增强
部分领域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不深入,理论阐释与现实发展之间存在脱节,导致文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不够系统化、体系化。
(二)文化体制机制仍需完善
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文化市场运行机制不够成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均衡,文化治理体系在数字化浪潮下面临适应性挑战。
(三)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不足
文化创新的技术基础相对薄弱,高端文化科技人才不足,数字文化应用场景开发不充分,文化数字资源整合度不高。
(四)国际传播能力不足
国际话语权相对薄弱,传播方式创新不足,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文化叙事体系的中国特色与国际表达之间存在张力。
五、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创新中的指导地位
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构建具有强大解释力、引领力、传播力的新时代文化理论体系,使文化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推进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机制,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建立高效、便捷、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加快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创作、传播、消费中的应用;培育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
(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平台的国际传播体系,提升文化产品国际化开发能力;加强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构建国际表达体系,提高文化叙事的全球能见度与影响力.
(五)加强文化人才体系建设
健全文化人才评价机制,加强文化创新人才培养支持体系;鼓励文化领域青年人才成长,构建结构合理、专业齐全、梯队完善的文化创新人才体系。
六、结语
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和科学方法论。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科技融合,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文化建设质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