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浏览(五)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与生活品质
持续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污水处理等设施,提高基础服务覆盖率。加强乡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提高乡村社会吸引力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六)构建乡村文化振兴与生态文明共建体系
加强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挖掘,构建乡村文化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村生态保护,推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使乡村成为绿色发展优势区域。
(七)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政策协同与系统集成
在国家层面,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一体化设计,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的政策协同机制。完善财政投入机制,提高农村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高农村治理与服务公共系统的一体化和精准化水平。
五、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
(一)健全农村产权保护与制度保障机制
完善农村土地确权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农民土地权益有效保护。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提高集体资源的透明度与收益分配公正性。
(二)完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体系
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建立集中统一、跨区域协调的资金管理机制,加强绩效审计。拓宽涉农融资渠道,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展农业保险、期货工具和绿色金融产品。
(三)加强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机制
建立农业农村政策实施评估体系,定期评估政策效果与覆盖范围,及时优化政策工具。提升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力度,确保惠农政策精准落地。
(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法治环境
健全涉农法律体系,提高与现代农业经营、农民权益保护和乡村治理相关的法律制度的可操作性。提升农村地区司法服务覆盖面,推动农村法律服务标准化建设。
结论
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战略任务和实践方向。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础,乡村全面振兴是总体目标,二者融合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关键路径。要坚持以产业融合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基本机制,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制度保障,以公共服务和生态文明建设为支撑,通过系统集成、政策协同和制度创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度联动、同向发力和良性循环,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三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