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浏览4.2.3风险认知得分构建
4.3风险偏好与损失厌恶测算
4.3.1Holt-Laury风险偏好实验设计
4.3.2Tversky-Kahneman损失厌恶测验题
4.3.3指数构建方法
4.4数字投资参与指标体系
4.4.1参与概率
4.4.2参与深度(持仓、交易频率)
4.4.3产品类型(股票、基金、智能投顾等)
4.5模型变量设定
4.5.1被解释变量
4.5.2解释变量与交互项
4.5.3控制变量
第五章实证分析:交互作用的检验
5.1基础回归分析
5.1.1风险认知对数字投资参与概率的影响
5.1.2风险偏好的单独影响
5.1.3损失厌恶的单独影响
5.2交互效应检验
5.2.1风险认知×风险偏好
5.2.2风险认知×损失厌恶
5.2.3三维交互项(认知×偏好×厌恶)
5.3异质性分析
5.3.1年龄差异
5.3.2财富水平差异
5.3.3数字技能差异
5.4稳健性检验
5.4.1替换变量法
5.4.2分样本回归
5.4.3工具变量法
第六章案例研究:不同风险心理组合下的投资行为差异
6.1案例采集与方法设计
6.1.1投资者访谈
6.1.2金融行为轨迹分析
6.2典型投资者群体比较
6.2.1高认知×高风险偏好
6.2.2高认知×强损失厌恶
6.2.3低认知×高风险偏好
6.2.4低认知×高厌恶
6.3行为差异的解释机制
6.3.1信息处理有效性差异
6.3.2决策路径差异
6.3.3情绪与偏差的叠加效应
6.4案例总结与启示
第七章政策建议
7.1提升投资者风险认知水平
7.1.1强化金融教育
7.1.2普及风险识别工具
7.1.3建立认知评估体系
7.2完善数字投资平台的适当性管理
7.2.1基于风险偏好的个性化推荐
7.2.2损失厌恶用户的风险提示机制
7.2.3用户画像透明化
7.3构建良好的数字投资生态
7.3.1推动数字投资“易用化”建设
7.3.2增强消费者保护机制
7.3.3优化数字投资产品分级设计
第八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结论
8.2研究不足
8.3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