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浏览4.2.3 MPI测度方法
4.3 多维贫困测度结果分析
4.3.1 总体贫困状况
4.3.2 不同家庭特征的贫困差异
4.3.3 数字维度匮乏的贡献度分解
4.4 多维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4.4.1 数字接入的影响
4.4.2 数字能力的影响
4.4.3 收入差距的影响
第五章 数字鸿沟叠加收入差距对多维贫困的实证检验
5.1 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
5.1.1 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
5.1.2 模型选择(Logit/Probit、OLS、分位数回归或交互项模型)
5.2 数字鸿沟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分析
5.2.1 数字接入差异的影响
5.2.2 数字能力差距的影响
5.2.3 数字使用深度的影响
5.3 收入差距的调节与放大效应
5.3.1 收入差距的主效应分析
5.3.2 收入差距 × 数字鸿沟交互项检验
5.3.3 异质性分析(年龄、教育、地理位置等)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指标法
5.4.2 分样本检验
5.4.3 工具变量法(如需要)
第六章 案例分析:数字鸿沟与多维贫困的典型家庭样本
6.1 案例选择理由与方法
6.1.1 样本家庭特征
6.1.2 访谈方法与资料来源
6.2 案例家庭数字能力与收入状况分析
6.2.1 数字接入不足的家庭
6.2.2 数字技能不足的中低收入家庭
6.2.3 有收入但数字能力弱的“能力贫困”家庭
6.3 数字鸿沟如何影响家庭多维贫困
6.3.1 教育资源获取受限
6.3.2 医疗信息使用受阻
6.3.3 就业机会与产业融入受限
6.3.4 公共服务可及性下降
6.4 案例总结与启示
第七章 对策建议
7.1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7.1.1 扩大网络覆盖
7.1.2 降低数字成本
7.2 提升贫困家庭数字能力
7.2.1 针对性数字技能培训
7.2.2 数字素养课程进乡村、进家庭
7.3 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路径
7.3.1 产业带动增收
7.3.2 就业扶持与技能提升
7.3.3 完善社会保障
7.4 完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
7.4.1 公共服务数字化适老化适困化设计
7.4.2 推动“数字红利”惠及贫困家庭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不足
8.3 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