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浏览数字鸿沟叠加收入差距对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以典型国家级贫困县家庭为例
摘 要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字鸿沟已成为影响贫困地区家庭机会获取、收入提升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新型不平等维度。对于典型国家级贫困县而言,数字鸿沟与收入差距呈现叠加效应,不仅扩大了家庭在教育、医疗、就业、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多维性匮乏,也削弱了政策扶贫、产业扶持等措施的减贫效能。本文基于多维贫困指数(MPI)测度框架,构建“数字接入—数字能力—数字使用收益”三维数字鸿沟分析体系,结合贫困县家庭问卷数据与深度访谈材料,对数字鸿沟与收入差距的交互作用进行系统评估。研究发现:第一,不同收入层家庭在数字基础设施可得性、数字技能水平与数字使用深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第二,数字鸿沟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强化机制,使家庭在教育机会、就业机会、社会保障能力与发展能力等方面呈现累积性贫困;第三,数字鸿沟不仅直接影响家庭的多维贫困水平,还通过限制信息获取、削弱人力资本积累与减少就业选择间接影响贫困结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应通过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覆盖、开展针对性数字技能培训、优化数字公共服务供给、创新收入提升路径等措施,以促进贫困地区家庭能力改善与可持续脱贫,为数字时代的精准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
数字鸿沟;收入差距;多维贫困;国家级贫困县;数字能力;数字公共服务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贫困形态
1.1.2 国家级贫困县的现实困境
1.1.3 数字鸿沟与收入差距的叠加效应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数字鸿沟研究进展
1.3.2 收入差距与贫困研究
1.3.3 多维贫困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
1.3.4 综合述评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熵权法、MPI模型、实证方法、访谈法等)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可能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数字鸿沟
2.1.2 收入差距
2.1.3 多维贫困
2.1.4 国家级贫困县家庭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力资本理论
2.2.2 能力贫困理论(Sen)
2.2.3 数字弱势理论
2.2.4 多维贫困指数(MPI)理论框架
第三章 数字鸿沟与收入差距对多维贫困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数字鸿沟的表现及成因
3.1.1 数字接入差距(基础设施)
3.1.2 数字能力差距(技能)
3.1.3 数字使用差距(应用收益)
3.2 收入差距对贫困家庭多维机会的影响
3.2.1 收入差距与教育机会不平等
3.2.2 收入差距与就业机会限制
3.2.3 收入差距与家庭社会保障能力差异
3.3 数字鸿沟与收入差距的交互作用机制
3.3.1 双重资源匮乏的累积效应
3.3.2 机会获取通道的耦合作用
3.3.3 发展能力受限的路径分析
3.4 理论机制模型构建
3.4.1 影响机制假设模型
3.4.2 “数字能力—收入水平—多维贫困”路径模型
第四章 典型国家级贫困县家庭的多维贫困测度
4.1 研究区域与样本来源
4.1.1 区域特征
4.1.2 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统计数据、访谈)
4.1.3 样本描述
4.2 多维贫困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选择(教育、健康、就业、生活条件、数字能力等)
4.2.2 指标权重确定(熵权法或专家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