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浏览摘 要
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但其产生效应往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而现有研究多数只关注即时效果,忽视了政策与金融工具在时间维度上的传导机制。本文以科技金融支持作为核心研究对象,从政策强度、金融资源投入、科技中介体系完善度等方面构建科技金融支持指标体系,并从专利产出、绿色技术成果转化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维度刻画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在梳理科技金融、绿色创新与时滞效应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文章基于多期面板数据,构建分布式滞后模型与系统GMM模型,系统检验科技金融支持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短期效应、中期效应与长期滞后效应,并探讨金融结构、产业基础、城市治理能力等异质性因素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科技金融支持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政策强度提升后的 1—3 年为创新产出的显著窗口期;金融结构优化、创新资源集聚度较高的地区,滞后期更短、效应更强。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完善科技金融政策的稳定性、强化金融机构长期资本供给机制、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链与资本链协同布局等对策,以期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实证参考。
关键词
科技金融;绿色技术创新;时滞效应;多期面板数据;分布式滞后模型
论文提纲框架(完整三级标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双碳战略背景下绿色创新的重要性
1.1.2 科技金融发展对绿色创新的潜在驱动作用
1.1.3 时滞效应在绿色创新研究中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拓展科技金融影响机制的时间维度
1.2.2 实践意义:为政策制定提供滞后效应的量化依据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科技金融影响创新的研究
1.3.2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
1.3.3 政策效应时滞的研究进展
1.3.4 文献评价与研究不足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设计
1.4.2 论文主要内容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1.6 可能创新点
1.6.1 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的多维指标体系
1.6.2 引入滞后模型刻画动态效应
1.6.3 从城市异质性视角识别影响差异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科技金融的概念与内涵
2.1.2 绿色技术创新的界定
2.1.3 时滞效应的含义与类型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创新理论
2.2.2 绿色发展理论
2.2.3 政策时滞理论与动态效应理论
2.3 理论分析框架
2.3.1 科技金融影响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
2.3.2 政策传导链中的时滞路径分析
2.3.3 预期理论假设提出
第三章 科技金融支持与绿色技术创新的机制分析
3.1 科技金融支持的作用渠道
3.1.1 资金供给渠道:长期资本流入
3.1.2 风险缓释渠道:科技担保与保险机制
3.1.3 信息匹配渠道:科技中介与创新平台
3.2 绿色技术创新的产出机制
3.2.1 专利产出的形成过程
3.2.2 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
3.2.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机制
3.3 时滞效应形成的原因
3.3.1 研发周期导致的自然时滞
3.3.2 资本投入与技术转化阶段的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