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浏览(绿色专利、产业产值、绿色投资额、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等)
3.2.2 核心解释变量:科技金融水平或科技金融试点政策(did)
3.2.3 中介变量:研发投入、人力资本、能源效率等
3.2.4 控制变量:经济发展、财政投入、金融发展、产业结构等
3.2.5 固定效应与时间效应的设置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3.3.1 样本城市选择与时间范围
3.3.2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EPS 数据库等)
3.3.3 数据预处理方式(插值、缩尾等)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1.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4.1.2 变量相关性分析
4.2 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4.2.1 科技金融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影响方向与显著性
4.2.2 结果的经济意义与理论含义
4.2.3 分产业维度讨论(节能技术、环保治理、循环经济等)
4.3 前提假设与动态效应分析
4.3.1 平行趋势检验(若使用 DID)
4.3.2 政策执行的动态效应分析
4.3.3 政策滞后效应检验
4.4 稳健性检验
4.4.1 随机安慰剂检验
4.4.2 PSM-DID 检验
4.4.3 替换指标检验
4.4.4 剔除其他环境政策干扰检验
4.5 中介效应检验
4.5.1 R&D 投入的中介效应
4.5.2 人力资本投入的中介效应
4.5.3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中介效应
4.5.4 技术溢出与绿色创新扩散的中介效应
第五章 异质性分析
5.1 地区异质性
5.1.1 东部城市效应
5.1.2 中部城市效应
5.1.3 西部城市效应
5.2 资源禀赋异质性
5.2.1 资源型城市
5.2.2 非资源型城市
5.3 创新基础异质性
5.3.1 高创新基础城市
5.3.2 低创新基础城市
5.4 环境规制强度异质性
5.4.1 高规制城市效应
5.4.2 低规制城市效应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科技金融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结论
6.1.2 中介路径结论(创新、人力资本、能效)
6.1.3 异质性影响总结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科技金融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制度体系
6.2.2 强化绿色创新投入,提升技术突破能力
6.2.3 构建绿色产业生态集群
6.2.4 推动差异化的区域绿色金融政策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6.3.1 数据指标与模型的局限性
6.3.2 政策识别精度的限制
6.3.3 后续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