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浏览3.2.5 固定效应说明
3.3 数据来源与样本说明
3.3.1 样本城市选择
3.3.2 数据来源与统计口径说明
3.3.3 科技金融试点政策的时间设定
3.4 指标构建方法
3.4.1 绿色专利数量与质量测算方法
3.4.2 能源利用率指数计算(SBM-ML 或 DEA)
3.4.3 人力资本指标构建
3.4.4 变量处理与描述性统计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样本总体分布
4.1.2 变量间相关性分析
4.2 基准回归结果
4.2.1 科技金融政策对绿色创新的总体影响
4.2.2 回归系数解释
4.2.3 显著性分析与稳健性判断
4.3 平行趋势检验
4.3.1 图形检验
4.3.2 动态效应结果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4.4.1 更换解释变量
4.4.2 PSM-DID 检验
4.4.3 排除并行政策影响
4.4.4 缩尾处理与样本剔除
4.5 机制检验
4.5.1 能源利用率的中介效应
4.5.2 人力资本集聚的中介效应
4.5.3 多路径机制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异质性分析
5.1 地区异质性分析
5.1.1 东中西部比较
5.1.2 城市类型差异
5.2 资源禀赋异质性
5.2.1 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
5.2.2 工业基础差异
5.3 创新基础异质性
5.3.1 高创新城市与低创新城市
5.3.2 高教育投入城市与低教育投入城市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主要结论
6.1.1 科技金融政策的实际效应
6.1.2 机制效应总结
6.1.3 异质性影响总结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6.2.2 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6.2.3 促进资源错配改善与产业结构优化
6.2.4 区域差异化政策实施路径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6.3.1 数据与指标的限制
6.3.2 模型与方法的不足
6.3.3 未来研究方向